胡小勇教授做客广医,畅谈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

发布时间:2025-10-12 浏览:


10月10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做客广州医科大学,为我校教师带来主题为“智能升级,何以为师——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教师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主办,外语部教师教学发展与研究分中心承办。副校长付晓东、教发中心副主任林爱华出席讲座,讲座由外语部主任周一书主持。


讲座开篇,胡小勇教授指出,在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背景下,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教师的角色与教学模式。他表示,当教师遇上AI,传统的知识传递型教学将逐渐向人机协同的创新的模式转变;但是当知识传递日益自动化,最应被关注的,不是教师能否驾驭技术,而是守护住独属于人类自身的东西——对未知的好奇、对矛盾的包容和对意义的追寻,培养“有温度的数字公民”。


接着胡教授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切入点,梳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历史脉络,分析信息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特征与全球态势,阐释了在全球强国中人工智能强与教育强国的关联。他表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针对现场最关注的“教师是否会被AI取代”的问题,胡教授指出教师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必须时刻“重置”自身角色定位,实现能力迭代。面对智能时代的“数据投喂”现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等,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情感唤醒、价值观引导、兴趣激发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讲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深刻的思考,也为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主讲人简介:

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省高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指分委秘书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专家、广东省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数智化研究与创新应用中心主任等。

胡小勇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教育信息化理论政策、教育人工智能、信息化教学创新,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改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58-广州医科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与数据管理中心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